许家就那么巧的独住在一座山头上?
去年秋……
他暗自沉吟。
那南齐诏帝生性软弱,这些年,朝政都被其皇后谢氏一族把持,致使其国内民怨四起,更屡犯北周边境。
直至去年夏初,诏帝暴毙,雍州刺史吴惟忠随即叛乱,他担心她的安危,立时发兵,但到达建业之时,已经找不到她的身影。
她既然没有与侄子一道南下,又不在建业……或许正是来了这里。
从夏到冬,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,正能对得上。
可若真是她,为何又要如此选择?
且入宫这么久,竟一直还不来找他?
……
或者,那并不是她,只是与她极为相像的人?
是有人假冒她,妄图来惑乱他的心?
但这个可能性,其实极低。
——当初周齐两国战乱,长兄萧元楚贪功被俘,南齐以此要挟先皇,要他们割地赔银,令朝野哗然。
从小到大,他一直晓得,虽则自己才是嫡出的皇子,但父皇更加偏爱容妃所生的长兄。
只因那容妃,才是父皇最爱的女子。
眼看爱子被俘,父皇不是没有想过答应对方的条件。
但须知,南齐要的可是他们北周最富庶的六个郡县,一旦答应,北周国力大受打击不说,只怕君臣离心,民心不稳,萧氏百年基业也必将毁于一旦。
父皇陷如两难,朝堂整日争论不休,甚至有人提议,先用其他皇子将大哥替换出来,其余诸事再与南国斡旋。
但要知道,南齐看中的,正是长兄在父皇心中的地位。
如若派出其他庶出的兄弟,对方必定不会接受。
所以,人选只有他这个嫡出的二皇子,而已。
此提议一出,大臣们皆都强烈反对,母后也异常气愤,但要紧的是,父皇动心了。
他虽悲凉,但也十分清楚,与其被动接受,不如主动请命,一切方有扭转之机。
就这般,他以质子的身份到了南齐,身为战败一方,待遇可想而知,嘲笑与奚落都算不上什么,甚至还有贵妇妄图借身份折辱他。
关键时刻,那个小公主将他悄悄带走,安置在了她的别院,并给他假面遮颜,对外宣称是她的乐师……
除过她与他二人,并无人知道他曾藏在公主府的事,更没人知道,后来他与她发生了什么……
他兀自沉入回忆,却听卫谨又道,“陛下,那许家还有一姑母在定州谋生,或许可以将他们带到京城辨认……”
“暂且不必。”
萧元彻道,“此事先到此,你回去歇息吧,切记不得走漏风声。”
这叫卫谨一愣。
——陛下既然觉得那女子可疑,怎么查了一半又不查了?
然又不敢问,只能应是后退下了。
见此情景,全程在旁充当木头人的高寿忍不住在心里琢磨——
自打那日在寿安宫里赏了“花”,陛下就有了心事,眼下洛州的消息也回来了,看起来那姑娘也没什么问题,陛下怎么还是心事重重的模样呢?
正纳着闷,忽见君王的目光又落到了他身上,道,“你查的如何?”
高寿赶忙应道,“启禀陛下,小的已经细翻过宫中卷宗,也叫人在浣衣局打听过,那位叫念贞的姑娘,的确是去年初冬入的宫,一来就进的浣衣局,直到上个月,又被胡尚宫调到司苑局帮忙。”
“念贞姑娘从未出过宫,也没什么交好的人。除过跟浣衣局有个叫翠娥的丫头有些过节,其余也没什么瓜葛。”
话音才落,却见君王立时凝起眉来,道,“什么过节?”
高寿忙道,“其实说过节有些不合适,主要是那叫翠娥的嫉妒念贞姑娘貌美,这念贞姑娘想必从前也没做过什么粗活,初到浣衣局时,衣裳洗的有点慢,那翠娥就总向管事告念贞姑娘的状,叫她吃了不少苦头。”
却见君王立时又问,“吃了什么苦头?”
呃……
高寿只得道,“就是罚她多洗些衣裳,洗不完不准睡觉,不准吃饭之类……”
话未说完,只见君王的眉头已经越皱越紧。
吓得他又赶紧又补充道,“不过后来,念贞姑娘适应了,衣裳也洗的快了,就没再受罚。听说那翠娥上回还想再欺负念贞姑娘,却没料到弄巧成了拙,自个儿被罚着洗了一天一夜的衣裳。”
话虽说完了,但君王的神色并没有任何缓和,眼看那俊秀的长眉都快拧成疙瘩了。
“到司苑局之后呢?可还有人欺负她?”
忽听君王又问,高寿忙又道,“许姑娘到了司苑局后,被安排住在库房,平素或是打扫杂物,或是去御花园松土。欺负之类的没听说,不过前日她从寿安宫回去后,曾被那里的掌事逼着要养花的秘方,还威胁要将她赶回浣衣局。”
“所幸胡尚宫及时赶到,替许姑娘解了围,对了陛下。前日,太后把许姑娘暂调到寿安宫,专门照顾那几株名贵的花了。”
说着高寿又忍不住多夸了两句,“说起来,许姑娘还真是养花高手,小的在宫里也二十多年了,还是头一回见那么好看的花……”
话未说完,却见君王已经抬步往外走了。
高寿一愣,赶忙跟上道,“陛下,这是要去哪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