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”,青柳退了出去。
梳妆完毕,董时宁起身走出内室,正好绿雪与绿水,已然将早膳摆放好。
饱饱的吃了一顿,董时宁坐到了小榻上,开始验收刘格格、朗格格、完颜格格三人的抄写成果。
青柳将抄写好的一叠宣纸,放在了炕桌上,首先映入董时宁眼帘的便是刘格格的。
字说不上好,倒也不难看,董时宁扫了一眼,便拿起来,放到另一边,省得弄混了。
在看到朗格格的字时,董时宁倒有些被惊艳到了,不禁感慨道:“这朗格格左手写出来的字,竟也如此娟秀。”
没想到,朗格格是有些真功夫在身上的。
青柳听了这话,出声道:“听落梨院的丫鬟说,朗格格昨日写到半夜呢。”
董时宁有些惊讶,言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这朗格格,倒是个有心人、实诚人。
最后的便是完颜格格了,董时宁看到字的那一刻,“噗嗤”笑出了声。
董时宁现在万分庆幸,自己没有在用早膳的时候看。
这完颜格格的字,放在朗格格的字后面,相比之下,更显得潦草了。
董时宁不禁将完颜格格的字举起来看,仔细端详,越看越觉得有趣,这撇捺间,像极了各种爬行动物的腿脚。
青柳笑过之后,觉得有些不对,出声道:“福晋,完颜格格这般敷衍,分明就是不服气呀。”
董时宁看向青柳,言道:“你将完颜格格的字,铺开瞧瞧。”
青柳按照董时宁的话,将完颜格格的字在炕桌上铺满开来,董时宁饶有兴趣的问道:“瞧出什么来了?”
青柳诚实的回答道:“这么多字,没一个能瞧的。”
董时宁将手里的那张宣纸,放回了炕桌上,对着青柳说道:“能将一百遍的字,写的好看,着实不易,但是能将这么丑的字,写够一百遍,而且有的笔画,丑的还不重样,说明这个人是真的尽力了。”
青柳觉得有理,点了点头。
董时宁吩咐道:“行了,将这些字都送回去吧,告诉她们,要将这四个字,牢牢记在心里,不然下次,可就没这么便宜了。”
“是”,青柳将炕桌上的宣纸,叠放到一起,捧着出去了。
董时宁望了一眼窗外,又将视线收回,对着青黛道:“今日天气不错,陪我到园子里逛逛。”
“是”,青黛笑着答应。
逛着园子,董时宁发现有不少空地,让青黛吩咐下去,在那些空地种些果树什么的。
届时果子成熟,自己来采摘,倒也是一桩乐趣。
眼见日头大了,董时宁便不再逛了,原路返回正院。
这厢青黛将董时宁的想法,告诉了负责管理前院庶务的李尽忠。
李尽忠办事效率是真快,午膳过后,便往正院递了,合适的果树单子和商铺名号,让董时宁过目。
董时宁选了桃树、樱桃、石榴这三种,各种五棵。
约摸半个时辰后,李尽忠已然带着小太监在园子里挖土开种。
董时宁睡了一个美容觉之后,就带着青黛去园子里,瞧瞧种树的进度。
在凉亭里看了会儿子,董时宁便觉得有些无趣了,又回正院倚靠在美人榻上看话本。
这话本写的精彩,引人入胜,不知不觉间,董时宁便看完了一本,而此时的青柳进来禀报,“福晋,园子里的果树,已然都种下了。”
董时宁看向青柳,吩咐道:“去取两个荷包,一个给李尽忠,一个赏给种树的小太监们。”
“是”,青柳立马福身去办。
青黛捧着一盏茶过来,问道:“福晋,明日就是三月三上巳节了,一应安排,可要同往年一样?”
董时宁寻着原主的记忆,往年三月三上巳节,原主都会吩咐膳房做荠菜煮鸡蛋,上至各院的主子,下到做粗活的奴才,人人都有份儿。
这一风俗,只因“荠菜”有“聚财”的好寓意,能够带来运气和财运。
董时宁思绪回笼,看向青黛吩咐道:“照旧吧,另外,全府上下再赏半月的月例。”
听到这一句,青黛肉眼可见的激动起来,笑着福身道:“多谢福晋。”
董时宁笑了笑,她最懂打工人了。
对于广大打工人来说,过节最高兴的除了放假,当然就是发奖金了。
董时宁自顾自的说道:“明日既然是上巳节,不出去走走,岂不可惜了。”
青黛问道:“福晋想去哪里游春?”
董时宁一时也没有主意,反问道:“你说呢?”
青黛想了片刻,便回答道:“福晋若想热闹,不若去潭柘寺,明日上香祈福的人定然不少。”
董时宁刚要说话,只见胤禟大步迈进来,抢先一步开口道:“潭柘寺好啊。”